您现在所在的位置:主页>消费调查

10台家电9个App 困在App里的智能家居

发布时间:2024-7-20 10:51:07    信息来源:新快报   

近日,话题“买5台家电后我被迫下了4个App”登上热搜,引发网友集体“吐槽”。智能家电带来的便利,正被堆叠起来的App磨灭。

 

“小爱同学,让扫地机器人开始工作”“小度小度,我想听音乐”“小T、小T,请打开空调”……随着物联网迅速发展,如今,洗衣机、空调、热水器、扫地机器人等智能设备,只要下载相应品牌App,就可以随时在手机上操控,甚至直接用语音控制。

 

然而,一旦智能设备品牌不尽相同,烦恼便也随之而来。比“5台家电下载4个App”更甚,采访中有消费者向记者吐槽,家中有10台家电产品,因为品牌不尽相同,为了正常使用,竟然在手机上下载了9个App。

 

有业内人士表示,当各家的智能设备都被圈在了各自的App里,得用专属“钥匙”才能进行交互,便无形之中成了“枷锁”。各自为战并不可取,如何优化智能技术,让数字化真正为消费者带来方便,无疑是业界需要着重考虑的问题。

 

现状

 

专设文件夹

 

安置不断增加的家电App

 

“通过App,可以远程控制家中的智能设备,如调节空调温度、开关洗衣机等,还能通过App实时查看家中情况,提高了家庭的安全性。”家住广州番禺市桥的95后市民廖女士告诉记者,她对家中的智能设备还挺满意。

 

家住广州黄埔科学城的韩先生也是一位智能家居产品的忠实用户。这两年他购买使用了多款AI产品,几乎涵盖了智能家居的各个领域。“家里智能的产品很多,现在用得最多的还是扫地机器人。”韩先生说,他每次出门后,只需在手机上轻轻一按,扫地机器人就会开始运转,非常方便。

 

在记者的采访中,有廖女士和韩先生同样感受的市民不在少数。智能家居确实能给人们带来便捷、舒适的生活,可一旦智能设备多一点、品牌杂一点,消费者的烦恼就开始了。

 

这种便利背后,是手机中不断增加的App数量。“每入手一个智能设备,就得重新下载一个App,的确有点太繁琐。”韩先生告诉记者,自己比较喜欢尝试新奇的东西,小到智能音箱、智能锁、扫地机器人,大到智能电视、智能空调冰箱洗衣机、智能烟灶,前前后后已经入手了10台智能家电,然而每个品牌都会有自己的App,互相之间也不能通用,为此韩先生下载了9个App。

 

“我在手机上专门设置了一个文件夹,里面放的全部是这些智能设备的App,调节完了这个调节那个,有时候嫌太麻烦了,部分智能产品就闲置了。”韩先生无奈地说。

 

10台家电下载了9个App,这并非个别现象——跨平台、跨品牌、跨品类的智能家居App各自为战,无法互联互通,导致智能家居产品“不智能”问题也愈加凸显。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许多用户都面临着类似的问题。随着智能家居产品的增多,手机中的App数量也在不断攀升。这不仅占用了大量的手机内存,也给用户带来了操作上的不便。

 

记者了解到,目前大多数不同品牌的智能产品是不能共用一个App的,消费者要么就是购买同一品牌旗下的智能产品,要么就必须下载多个不同的App来控制智能产品。从目前的消费现状看,全屋都用同一个品牌的智能产品也不太现实,毕竟各家品牌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但是繁琐的App也的确让人发愁。

 

吐槽

 

App注册设置过程繁琐

 

便利性反噬变消费者负担

 

智能家居的兴起,本意是让生活更智能、更便捷。随着智能设备的增多,手机中的App也越来越多,原本的便利性开始反噬,变成了一种负担。小吴就是众多受此困扰的消费者之一。

 

小吴的手机里安装了12个智能家居App,每个App都有其特定的功能和操作界面。在拥挤的晚高峰地铁上,他需要依次打开这些App,为回家作准备:热水器提前烧水、空调制冷、监控宠物、电饭煲煮饭……小吴坦言:“有时候打开手机都是懵的,得反应一会儿才能确定该先点哪个App。”

 

为了应付越来越多的App,小吴将使用频率较高的热水器、空调、监控摄像头、宠物自动喂食机、扫地机、洗烘一体机对应的6个软件集中到同一界面,方便随时打开查看。其他使用频率较低的智能音箱、电饭煲、冰箱、电视机、落地扇、智能门锁等家居用品的控制软件,则被收纳进“生活助理”文件夹。

 

数字化、智能化最重要的初衷就是便利。当便利无法实现,反而成了“枷锁”,就要进行优化。不少智能家居让许多消费者困在其配备的App中,让人“爱不起来”。“有时候,我甚至需要花几分钟时间来找到正确App。”市民张女士说,家中5个智能家居设备,由4个App来控制,这让自己感到非常不便。她期待智能家居行业能够实现App的整合,让用户的生活更加便捷。

 

有消费者在社交媒体上吐槽:“从买到新家电开始,就要下载应用程序,下载后还要注册账号,学习如何操控。而且我每次想操控某一个设备,都要思索一下,我要开的这个电器是哪一家的,由哪个应用程序控制。”可以说,这不是个例,许多消费者都面临着类似的问题。

 

有业内人士向记者归纳了几个虽智能但“真不便利”的问题。比如,使用新的App需要一定的学习成本,而有时这些成本可能会超出用户的预期;有时App可能存在稳定性问题,如崩溃或设备故障,智能家居就无法使用;智能设备和App之间缺乏整合性,导致操作和管理过程繁琐。

 

该人士进一步指出,实际上,购买了多个家电后需要下载多个应用程序才能使用,必然会给消费者带来一些负担,大多数人需要花时间学习和设置各种参数,特别是在管理多个电器、设备和应用程序上,比用传统遥控操作要复杂得多。

 

“尽管现在也有一些具备集成功能的平台类App,但能包揽所有产品的App是不存在的。”于是,有不少消费者在使用了一段时间后,就放弃了产品的智能功能,改为直接使用设备开机,“就当非智能产品使用吧,这样反而更方便。”对于过多App的烦恼,实际上正在困扰着每一个使用智能家居产品的消费者。

 

中国家电协会发起的一项调查也佐证了这点——智能家电终端控制成为用户的最大痛点。在调查中,有高达88.1%的被访者明确表示“使用不同品牌的智能家电/家居产品,需要在手机下载不同厂商的App来分别控制”带来了不便。对于“如果有某种手持操控终端,可以集合家庭里所有的智能家电/家居产品的操控,并且可以扩展兼容其他品牌的智能产品,您认为是不是会给你享受智能生活带来很大便捷”这个问题,有93.5%的受访者明确表示非常支持。

 

“期待有一个App一统江湖。”市民韩先生说,市面上虽有一些第三方的App可以控制多种智能设备,但这些App往往功能有限,性能不稳定,且支持的产品种类有限。“有时候连接不上,或者支持的产品太少,最后还是得用原配的App。”

 

探因

 

厂商各自“圈地”

 

形成品牌生态闭环

 

目前智能家居市场上,品牌之间依然有各自的生态圈,智能家居App“各自为战”,无法互联互通,导致智能家居产品“不智能”问题愈加凸显,消费者被五花八门的智能家居App所困扰。App堆砌如山,智能家居并不智能,问题出在哪儿?

 

缺乏统一的技术标准是一大症结。从客观上看,技术基础早已具备,但行业标准却难以统一。尽管Wi-Fi、蓝牙等常见的通信协议已十分成熟,但不同品牌之间“重复造轮子”的现象依旧存在,设备发现、配网、接入认证等流程和技术标准有所差异,一些品牌还要添加特定的硬件模组。

 

“由于同一个家庭内部的智能家电产品来自不同的厂商,而不同家电产品的通信协议又是不同的,所以难以形成统一的家庭网络系统,无法在应用层为用户提供方便统一的使用界面,也影响了用户的使用热情。”一位家电企业的负责人私下向记者坦言,由于行业早期没有形成统一的技术协议,这些年各大品牌都在重复“造轮子”,导致产品之间无法直接兼容、难以互联互通。

 

而更深层的原因,则在于厂商们“跑马圈地”的商业逻辑。目前,华为、小米、阿里巴巴、百度、京东等互联网巨头,以及海尔、美的、格力等传统家电龙头企业,都在智能家居行业密集布局,还有更多的初创企业正在进入这一赛道,火热程度可见一斑。

 

对企业来说,自有生态就像品牌的护城河。面向用户,依托自有平台,才能更好地收集数据、分析用户画像,增强用户黏性,为自家其他产品引流,从而扩大市场份额,增强品牌竞争力。

 

“App作为收集用户个人信息、行为交互的重要工具,对企业来说具有极高的价值。智能家居企业为了维护自身利益,可能不对外开放接口或有条件开放。”有业内人士指出,各品牌都争相推出自己的控制平台,以此收集用户信息、使用偏好等数据,来增强用户黏性,为自家其他产品引流,从而形成品牌生态闭环,抢占更大的智能家居市场。在这种商业逻辑的捆绑下,原本可以用于实现互联互通的平台反而成了难以打破的壁垒。

 

从网友反馈的情况来看,每个App都要单独注册,要填写各种个人信息,有的还要人脸识别,还会索取各种权限,有泄露隐私的安全隐患。

 

在智能家居App的使用中,对于消费者的信息和隐私保护意识仍然不强。记者在确认下载“某某智能家居”这个App时,说明中就提示该款APP需要调动使用者的电话权限、定位权限、读写存储权限和读取应用列表权限。如果使用者不同意这一条款,就无法使用该款App。

 

破局

 

协同联动

 

“各自为战”为“抱团前进”

 

数字化、智能化的初衷是为了便利消费者,而并非是各厂商“跑马圈地”。面对这样一个庞大的市场,智能家居设备产生的“信息孤岛”问题亟待引起重视。

 

产业界也关注到了智能家居联通不畅的问题。艾瑞咨询发布的《2023年中国智能家居(AIoH)发展白皮书》也指出,智能家居行业在经历了单品智能启蒙期后,已进入互联互通融合期。但在这个时期,互联互通存在局限,各品牌各自为战,跨品牌的产品互联仍面临挑战。

 

社交媒体上,有消费者呼吁以监管的力量促进行业打破壁垒。事实上,打通堵点促互联,已有企业迈出了第一步。例如,多家科技、家居头部企业联合打造的开源式智能家居协议标准Matter,已吸引了不少厂商加入。据悉,Matter协议是一种智能家居设备之间的连接标准,可以提高不同品牌间的设备互通性,Matter 协议已吸引了谷歌、苹果、亚马逊等巨头的加入。

 

加快智能家居产品互联互通至关重要。目前,互联互通已经被视为智能家居入口争夺战的关键词。包括阿里巴巴、百度、华为、小米等,都已开始搭建自己的智能家居平台,智能家居设备也开始“试水”支持多个智能家居平台系统。

 

记者查询获悉, 2023年7月,工信部出台的《轻工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3-2024年)》中提出,要开展智能家居互联互通发展行动,强化标准引领和平台建设,促进家用电器、家具、五金制品、照明电器等行业融合发展。这一政策的出台,为智能家居行业的互联互通提供了政策支持。

 

今年7月1日起,行业标准《移动互联网+智能家居系统 跨平台接入认证技术要求》正式实施。这一标准的实施,将指导智能家居应用终端、控制类终端、App、云平台等相关产品的互联互通软件开发,为智能家居产品的兼容性提供了技术保障。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行业标准不是强制性的,企业是否愿意朝这个方向兼容,终究是市场行为。显然,从行业标准到最终问题解决,还需要各方协力推进。相关部门应积极引导智能家居行业及头部企业凝聚共识、协同联动,变“各自为战”为“抱团前进”,携手打造统一的智能家居操作系统,吸纳更多的品牌产品在系统内运行,同时做好对用户隐私权限的监管。只有这样,智能家居才能真正实现“智能”,才能真正赢得消费者。

 

观察

 

技术从不是孤立的存在

 

科幻剧《黑镜》中,人们可以凭借数字意识,自如地操控每个家电。“如身使臂,如臂使指”,正是我们对物联网技术的原初设想。面对日新月异的科技变革,人们总是无法拒绝类似的想象,因为我们真切地希望生活更加美好。然而,技术从不是孤立的存在,其发展与应用,背后也交织着制度的集成、市场的博弈、利益的考量。

 

业内普遍认为,智能家居的发展需要经历三个阶段:先是单品智能阶段,智能家居单品功能得到了丰富,但却是孤立存在,无法做到彼此之间的互联互通;再是互联智能阶段,即借助物联网技术将智能家居产品连接成一个系统,覆盖人们家庭生活的各个场景;最后是智慧家庭阶段,即充分结合智能家居与人工智能,并进行深度挖掘,最终实现智能家居产品对人类的学习和模拟,继而提供准时化、个性化、智慧化、人性化的服务。

 

目前来看,行业还处于智能家居发展初期阶段,潜力巨大,前景广阔。随着5G产业、云计算、AIoT、大数据等技术的不断发展,5G时代,万物互联,极低时延,智能家居将迎来新的发展机会。

 

过载的App于无形中增加信息流通壁垒,让用户的负担越来越重,离我们所期待的“智能生活”也相去甚远。智能家居联通难题是时候该破解了。从长远来看,加快统一行业技术标准、实现产品生态兼容势在必行。

 

随着政策、标准、规范的不断推出,智能家居互联互通步伐将进一步加快,但后续依然面临着如何吸引更多品牌加入、如何确保标准更好落地、如何做好数据隐私监管等问题,期待有更多的探索和实践。

 

联系我们 | 互动平台 |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投诉、咨询电话:0898-66767702 66508917 邮箱:hn66767702@163.com
版权所有:海南省消费者委员会 琼ICP备13000472号 地址:海口市蓝天路7号省工商大厦4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