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技术成熟 无人驾驶汽车你会买吗?
发布时间:2024-8-18 21:26:11 信息来源:新快报
将迎规模性产业化
数据显示,中国无人驾驶汽车行业整体保持着稳定增长的态势,2023年无人驾驶汽车市场规模达到118.5亿元,预计2025年前后将迎来规模性产业化契机。在政策、技术发展、社会需求等多维度因素的推动下,中国无人驾驶汽车的应用将更加广泛, 消费者对自动驾驶的服务需求也将同步增长。
那么,无人驾驶到底是怎样一个概念?实际上,无人驾驶,又称“自动驾驶”,是传感器、计算机、人工智能、通信、导航定位、模式识别、机器视觉、智能控制等多门前沿学科的综合体,而无人驾驶车系统则是一个集环境感知、规划决策和多等级辅助驾驶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系统。
从上游系统分析来看,无人驾驶基本上依赖于感知、决策、执行三个环节的高效配合:感知层通过多维传感器及GPS、北斗等在内的导航系统识别道路上的人、物及标识,并收集车身周围的实时数据;决策层通过芯片、软件/算法、特征提取等预处理,数据融合后作出评估和决策,得出相应的路径规划与决策信号,并输出给各种执行层的控制单元;最终执行层通过接收感知系统的数据及决策系统的决策信号做出相应的反馈动作,实现全套的自动驾驶操作。
产业链中游主要包括汽车制造商和无人驾驶解决方案提供商,以及落地应用之前的车辆测试与评价环节。下游则为无人驾驶汽车应用场景,主要分为政府、企业和个人用户等不同类型。
从无人驾驶汽车产业链的参与企业上看,上游感知层参与企业主要有万集科技、欧菲光、四维图新等;决策层参与企业主要有地平线、经纬恒润、均胜电子等;执行层参与企业主要包括伯特利、世宝股份、长城精工等。中游汽车制造商主要包括上汽、广汽、比亚迪等传统车企,以及蔚来汽车、理想汽车等造车新势力;无人驾驶解决方案提供商主要有百度Apollo、智驾科技、蘑菇车联等;此外,还包括国民技术、云驰未来等信息安全解决商。下游主要包括矿山、港口、清洁环卫、物流配送等无人驾驶汽车应用场景。
智能汽车销量持续上涨
助攻无人驾驶技术发展
那么,一个符合标准的无人驾驶汽车是如何定义的呢?
2021年8月,市场监管总局(标准委)发布了《汽车驾驶自动化分级》国家推荐标准(GB/T 40429-2021),按照该项标准,根据驾驶自动化系统是否持续执行驾驶目标、车辆横向或纵向运动控制、全部驾驶任务等6要素,将驾驶自动化系统划分为L0应急辅助、L1部分驾驶辅助、L2组合驾驶辅助、L3有条件自动驾驶、L4高度自动驾驶、L5完全自动驾驶六个不同的等级。
按上述分级标准来看,L0是无自动驾驶;L1-L4是在限定场景下由系统完成相应的驾驶行为,只有当自动驾驶达到L5级时,才能实现完全的自动化驾驶,且任何情况下都无须人类接管,即真正意义上的“无人驾驶”。此外,L4级自动驾驶只要在系统指定适用的场景下也是“无人驾驶”,可以说,L4就相当于限定场景下的L5。
数据显示,L2辅助驾驶技术正不断成熟,渗透率也在逐渐提升。到2025年,L2和L3智能网联汽车的销售额将占该年汽车总销售额的50%,到2030年,该比例为70%。未来无人驾驶汽车等级的渗透率将不断提高,传统汽车面临着变革与转型,无人驾驶汽车的应用将更加广泛,消费者对自动驾驶的服务需求也将同步增长。
另一方面,智能汽车销量的持续增长也给无人驾驶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市场基础和消费者心智的养成基础。数据显示,2023年智能交通市场规模达到8943亿元,同比增长72.5%。2023年中国智能网联汽车应用服务市场规模达到1611亿元,预计2025年将增至2223亿元。
实际上,智能汽车也受到消费者欢迎。数据显示,2016-2023年我国智能汽车销量持续上涨,2022年智能汽车销量为467万辆,2023年智能汽车销量约为597万辆。分析师认为,中国智能汽车市场全年呈现“低开高走,逐步向好”的特点,未来智能汽车将推动行业整体快速增长,成为引领全球汽车行业转型的重要力量。
大量资金和人才长期投入
无人驾驶技术研发很烧钱
据统计,2014-2023年我国无人驾驶汽车领域的投资金额及投资事件数总体均呈增长趋势。从投资事件数及金额来看,2015年出现快速增长,2021年达到顶峰,发生投资事件共129起,投资金额共872.3亿元。
2014-2023年间共发生投资事件620起,投资金额2122.12亿元,资金的大量投入催化了无人驾驶技术快速发展、市场接受程度提高,推动一批重视无人驾驶的车企快速发展。
数据显示,中国无人驾驶汽车行业存续企业数量为1782家。从企业规模来看,注册资本集中分布在1000万元以上,占比为43.2%,目前市场以大型企业为主。
从企业的区域分布来看,主要布局在广东、浙江、北京、江苏等中东部地区,尤以广东分布最为集中;东北地区也有部分企业分布,西部地区代表性企业分布相对较少。
从市场参与主体来看,我国无人驾驶汽车企业大致可分为互联网/高科技公司、整车制造厂商和初创公司三大阵营。在无人驾驶汽车的研发上,高科技公司都表现出了巨大的参与热情,并且形成了第一阵营,国内主要有百度、滴滴等积极参与智能汽车的项目运作;第二阵营则为整车企业,比如国内的广汽、吉利、比亚迪、长安等;第三阵营为AutoX、蘑菇车联、小马智行、文远知行等初创公司。
从自动驾驶的终极目标(即无人驾驶)L4和L5来看,L4的研发需要大量的资金、高科技人才,同时还需长期聚焦于研发领域,目前互联网科技公司及初创公司远远领先,而这三者较难在整车厂身上实现,因而整车厂一般采取投资或者合作的方式进行L4的布局。
整车厂中的造车新势力目前聚焦于L3及以下的辅助驾驶技术,和L4之间还存在比较大的技术差距,需要不断地研发投入和技术积累去追赶。但造车新势力能通过积累的大量车行数据缩短学习曲线,未来仍存在弯道超车百度、小马智行等企业的可能性。
无人驾驶接受度渐提高
超三成受访者认为安全
随着智能网联汽车应用服务的推陈出新,智能网联汽车规模持续上升,消费者对自动驾驶的服务需求也将同步增长。
数据显示,2023年和2024年春节期间,蔚来行驶总里程数相差无几,而2024年智能辅助驾驶里程渗透率超2023年近两倍。由此说明,在长途驾驶行程中,用户使用自动驾驶功能的里程不断增加。
就认知度来看,中国消费者对特斯拉model3的认知度最高,占比为46.8%;其次是小鹏汽车P7,占比为36.2%。随着全球范围内IT技术供应商和汽车厂商在自动驾驶技术研发投入上的不断加大,不管是特斯拉还是其他领先品牌,汽车自动驾驶技术必然会越来越快地融入更多量产车型中。
公共交通和旅游自驾是受访消费者认为未来无人驾驶汽车的主要应用场景,分别占比58.8%和47.0%。目前,无人驾驶汽车还未大范围推广,但其应用场景逐渐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未来无人驾驶汽车的渗透率将逐步提高。
公众对无人驾驶汽车的接受度正在逐渐提高,有35.8%的中国消费者认为无人驾驶是安全的驾驶方式。无人驾驶汽车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会提高出行的安全性及效率,但其系统识别功能仍存在不确定性。
传感器装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共同构成了无人驾驶汽车的完整技术体系,但在复杂路况下的驾驶安全性和可靠性仍需要通过普通汽车功能来控制。而调查中,有79.3%的受访消费者希望无人驾驶汽车能够保留普通汽车的方向盘、油门、刹车等功能。
超过六成的受访消费者比较担心无人驾驶汽车的识别和反应能力(66.6%),其次是无人驾驶汽车法律责任鉴定(54.2%)及交通系统安全(53.9%)。同时有超过六成的受访消费者表示担心遭遇隐私保护问题,比如个人信息被滥用(68.6%)和被追踪行踪(62.8%)。无人驾驶汽车要实现安全性、可靠性,不仅需要大量数据,还需要数据的开放共享。
调查显示,超八成的受访消费者未来会考虑购买无人驾驶汽车,同时53.7%的消费者可以接受的价格区间是10万-30万元。业内人士指出,随着技术的成熟、市场竞争的加剧和政策的支持,无人驾驶汽车的价格有望进一步降低,使消费者未来更愿意购买无人驾驶汽车。
数据来源
艾媒咨询《2024-2025年中国无人驾驶市场行业研究报告》、第一财经&DT研究院《2024无人驾驶网约车乘坐意愿调查报告》、36氪研究院《2023年中国自动驾驶行业研究报告》、前瞻产业研究院《2024年中国无人驾驶汽车行业全景图谱》《2024-2029年中国无人驾驶汽车(自动驾驶汽车)行业发展前景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2024-2029年中国智能汽车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千讯咨询《中国无人驾驶产业发展前景展望报告(2024)》、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共研产业研究院、新战略低速无人驾驶产业研究所《2021-2025中国低速无人驾驶产业发展研究报告》、天风证券、民生证券、国海证券、车主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