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主页>消费调查

疯狂的卡牌背后 盲盒式玩法隐患重重

发布时间:2024-9-14 17:27:16    信息来源:南方都市报   

针对卡牌热,日前,人民网推出三评“疯狂卡牌”。其认为,卡牌之所以诱人,更与盲盒式玩法有很大关系。“疯狂的卡牌”背后隐患重重,其负面影响不容忽视。集卡之风爆火,刺激过度消费,容易激发孩子的赌性,引发虚荣攀比等不良风气。“卡牌经济”不能野蛮发展,监管与引导该出手时要出手,出台严格的规章制度,加强对未成年人的保护。这是为了维护正常的市场秩序,更是为了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对此,有律师表示,商家不限制消费者年龄可能违法。互联网行业观察者则认为,卡牌的获得渠道极为方便,家长不易察觉,商家就算设置上限也较难控制。

 

  家长

  集卡成小学生社交密码

  盲盒销售形式易上瘾

 

  广州市民阿星(化名)发现女儿沉迷于“集卡”后很是烦恼。她告诉南都记者,这些卡片大多是动漫、游戏主题,例如小马宝莉、奥特曼等,这些卡牌的玩法与抽盲盒类似,越是稀有的卡牌买到的概率越低,有学生为了收集到心仪的卡片,会反复购买,或是高价收购别人的卡片。

 

  “我并不是反对小孩子集卡,而是觉得不应该用这样的售卖形式,每张卡应该明码标价,该多少钱就是多少钱。盲盒的形式很容易让他们上瘾。”阿星介绍,这些卡片的价格并不便宜,20包卡,售价180元。阿星曾多次看到,有小学生在抽完卡片以后,因为不是想要的等级,就直接丢弃。同时,她还注意到,学生群体里衍生出售卖卡片的链条,若是抽到等级较高的卡片,可以加价售卖,“这样会给他们暗示,不用好好读书,也能靠这个发家致富。”

 

  阿星还发现,这些卡牌已经成为小学生的“社交密码”,“他们都不太聊学习,反而觉得没有这些卡片就跟身边的同学没有共同语言。”阿星了解到,小区内甚至有小学生为了集卡,花费了几千元。她认为,卡牌以盲盒的形式销售不妥当,希望能有监管部门加以干预。

 

  小学教师

  不能带与学习无关的东西回校

  集卡会影响孩子专注力

 

  广州市荔湾区的一位小学老师告诉南都记者,她所在的学校经常强调学生不能带和学习无关的东西回校。她表示,小学生仍处于贪玩的阶段,如果比较容易能接触到这些集卡,没有经过正确引导的话就会经不住诱惑。她表示,这样一方面会影响孩子们的专注力;另一方面也有可能出现学生和同伴分享和玩耍时引起不必要的小矛盾或者攀比的情况。

 

  “特别是市面上很多地方都比较容易买到卡片,价格也不高,学生群体都在玩集卡的话就会更加泛滥。”她建议孩子们可以从阅读或其他有意义的课间活动中获取快乐。

 

  律师  

  此类卡牌也是一种盲盒

  商家不限制消费者年龄可能违法

 

  在广东法制盛邦律师事务所律师汪冰洋眼里,购买这些集换式卡包能够随机抽取到不同等级的卡牌,如果抽到稀有的限量版卡牌,不仅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部分商家还鼓吹能够转手卖出高价。这种具有“盲盒”性质的卡包,极大地刺激着小学生的好奇心,也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孩子的赌性。一些小学生将零花钱全部用于买卡包,甚至偷家长的钱去买,逐渐养成偷、赌的不良习惯,“这对于身心发育尚未成熟、缺乏判断力的小学生来说,影响十分恶劣。”

 

  汪冰洋介绍,针对近几年市面上兴起的盲盒类产品,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于2023年6月印发《盲盒经营行为规范指引(试行)》,对盲盒经营者提出了一系列规范要求,包括制定负面销售清单,对盲盒销售对象的年龄进行限制,规定不得向未满8周岁的未成年人销售盲盒,同时对小学校园周围的盲盒销售模式包括距离、内容等进行具体规范。

 

  “如果由于商家未核实年龄导致未成年人购买不适宜商品并发生损害,商家可能需要承担相应的民事赔偿责任。”她表示,商家在销售商品时,如果没有按照商品外包装上标注的年龄限制情况对消费者的年龄进行核实,将可能违反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汪冰洋还提到,对于商家违规向未成年小学生售卖盲盒卡牌的经营行为进行监管,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共同作出努力。一方面,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应加强对学校周边商铺的监管,对违规销售盲盒卡牌给未成年人的商家依法给予行政处罚;另一方面,学校和家长应当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消费教育,培养他们正确的消费观念和自我控制能力,避免盲目追求盲盒卡牌。同时,还应鼓励社会组织、媒体和公众对相关商家的经营行为进行社会监督,对发现的违规行为及时举报,形成社会共治的良好氛围。

 

  专家  

  卡牌的获得渠道极为方便

  未成年人购买卡牌维权难

 

  互联网行业观察者张书乐认为由于集卡热已经引发了关注,目前集卡也有新的趋势,即用更合理的方式进入校园,如奥特曼水性笔盲盒,以文具的方式来规避舆论,但也同样会带来一些不利的影响。

 

  张书乐认为,对于未成年人来说,卡牌的获得渠道极为方便,销售卡牌的门店众多,消费隐蔽性也强、甚至可能在不同店铺里分散消费,家长不易察觉、商家就算设置上限也较难控制。

 

  由于未成年人之间借卡牌互相攀比的过度消费难以遏制,对于此类行为,最佳的选择是有关部门设置要求,学校周围若干米范围内不得销售相关卡牌,范围外店铺应设置相应提示,提醒未成年人适度娱乐。

 

  与此同时,未成年人私自购买卡牌,如使用的是其零花钱,属于正常消费行为,家长很难维权。

联系我们 | 互动平台 |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投诉、咨询电话:0898-66767702 66508917 邮箱:hn66767702@163.com
版权所有:海南省消费者委员会 琼ICP备13000472号 地址:海口市蓝天路7号省工商大厦4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