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主页>热点专题

警惕AI恋爱侵蚀未成年人

发布时间:2025-1-17 21:31:39    信息来源:中国消费者报•中国消费网   

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AI)被应用在社交娱乐等领域,AI不受限制与无法预知的互动内容引发了新问题。近日,有10岁女孩被发现偷偷用AI聊天软件与AI生成的“角色”谈恋爱,甚至多次出现“擦边”对话,在其参与的40多条剧情线中,AI角色与聊天者双双“出轨”成为常态。(据1月13日 《重庆晚报》报道)

10岁是未成年人价值观和自我认知形塑的关键期,此阶段的孩子好奇心重、模仿能力强,但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弱。而AI聊天软件所提供的虚拟“恋爱”等新奇体验,对于10岁的孩子极具吸引力,容易让他们深陷其中。其成瘾性主要体现在,AI凭借强大的算法和数据处理能力,可依据用户个性化需求定制人物形象、语言风格和互动模式,极大地满足未成年人的情感需求。心智尚未成熟、自我控制能力较弱的未成年人,极易对这种虚拟情感体验产生依赖,难以自拔。

与此同时,AI聊天基于后台数据库和用户指令运行,因社交场景的多样性、偶发性和私密性,其反馈结果易偏离社会伦理规范,产生不良内容。未成年人在错误价值观和行为模式的误导下,可能做出逾越道德和法律边界的行为,给个人和社会带来严重危害。

有关方面已于2023年针对生成式人工智能制定管理办法,强调要防范未成年人过度依赖或沉迷相关服务。但具体到AI聊天软件,其与虚拟人物的聊天互动满足社交需求,角色扮演等功能带来娱乐体验,还具备类似“网络互动小说”的功能。这些特性相互交织,使AI聊天软件在社会化监管体系中处于模糊地带,极大增加了监管难度,亟待进一步细化规则。

在商业利益的驱使下,部分AI产品为追求流量和活跃度,过度迎合部分用户低级趣味,忽视社会责任,对未成年人的不良影响愈发凸显,如上述未成年人与AI角色的不当“恋爱”剧情,即是该方面的典型例证。

为扭转此局面,平台方作为直接责任主体,应加大技术投入,构建严密的未成年人保护机制。除采用人脸识别、身份认证技术,确保未成年人无法绕过年龄限制注册使用外,还需优化智能审核系统,如建立关键词屏蔽库,运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分析聊天内容语义和情感倾向,更精准地拦截不良信息。

家长和学校也应承担教育责任,既要与孩子保持密切沟通,及时了解他们的心理状态和网络行为,合理控制电子设备使用时长和浏览内容,还应主动加强未成年人网络安全教育,引导其正确认识AI技术,提高辨别虚拟内容的能力,树立健康的情感观念和价值观。

全社会应当齐心协力,为未成年人筑牢一道坚固的防护网,让他们在AI浪潮中健康成长,也让AI技术在正确的轨道上稳步前行。孔德淇

联系我们 | 互动平台 |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投诉、咨询电话:0898-66767702 66508917 邮箱:hn66767702@163.com
版权所有:海南省消费者委员会 琼ICP备13000472号 地址:海口市蓝天路7号省工商大厦4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