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作为2025年经济工作的重点任务之首。中办、国办近期印发《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旨在针对性解决制约消费的突出矛盾问题。为什么将扩内需、促消费放在如此重要的位置?本期“深谈:对话经济学家”邀请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原所长、二级研究员王微进行深度解读。
主持人:经济日报记者栾笑语。(本期内容详见:深谈丨将扩内需促消费放在更突出位置——对话王微)
记者:我们强调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新的着眼点在哪里?应该如何理解这个“全方位”?
王微:这个问题非常重要。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首先要看到我国是一个大国,内需为主是大国经济发展的普遍规律,同时我国也拥有超大规模国内市场,扩大国内需求也是推动国民经济循环畅通的关键一环。其次要看到,这是对多领域协同提出的新要求。强调“全方位”,既意味着扩大国内需求的着力点将更加多元,又说明相关政策措施将更加系统、精准,更好适应我国当前发展阶段中的结构性变化,更为有力地激发有潜能的消费、扩大有效益的投资。
为什么现阶段要提出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呢?经过改革开放40多年的发展,我国投资需求空间在变窄,同时固定资产投资效益有所下降,通过扩大投资来带动国内需求增长的动力正在减弱,而消费需求对总需求和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越来越大。在这个背景下,如何推动消费和投资协同拉动国内需求、实现经济稳定增长,就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一方面,消费需求在发生新的变化,消费结构在升级,新技术推动的一些新兴消费领域不断发展,如数字消费、绿色消费以及由结构升级带来的大量服务消费。以往,投资对这些领域的覆盖是不足的,还有很大空间,因而以促消费为导向来扩大投资需求,就可以形成一个很好的循环,在激发有潜能的消费同时也能扩大有效益的投资,实现消费和投资的协同。另一方面,扩大有效益的投资也能对消费产生促进作用。例如,固定资产投资的空间还很大。随着数字化发展,我们需要新型数字基础设施,需要更高水平的城镇化,在城市群联通、城市更新、老旧住房改造等方面都有很大投资空间。又如,我国制造业正处在加快转型升级的重要阶段,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需要大量满足技术进步、设备更新的投资。所以,现在要扩大的投资,不仅是以往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还包括面向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以及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投资。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需要消费和投资协同发力,更好适应当前发展阶段的要求来提振消费和扩大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