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主页>案例焦点

揭秘私域直播三大“套路”

发布时间:2025-7-18 10:51:14    信息来源:中国消费者报•中国消费网   

近年来,一些套路骗局逐渐由公域向私域转移,私域直播间沦为“割老”重灾区。7月15日,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发文揭秘了私域直播的三大“套路”,并提醒老年人擦亮眼睛,守护好养老钱。

 

王阿姨退休后想学点新知识,看到“零基础学AI,轻松高收益”的广告,加入了“人工智能免费学习群”。微信群里有贴心助教每天督学催打卡,直播间内权威“教授”讲得头头是道,结课时还得了张红彤彤的结业证书。王阿姨一高兴,花2980元解锁了高级AI课程,还投资了机构的“养老机器人研发高精尖项目”。可等她询问项目进展时,直播间早已关闭,“教授”也已经消失。王阿姨这才明白,自己跌入了“私域直播”骗局。

 

海淀区人民法院表示,这些直播小程序或者第三方工具往往“小而偏”,不易被日常监管覆盖;骗子更是“快进快出”,播完就注销账号、解散群组、频繁切换平台,即便维权也难以追踪。因此,要防范骗局,就要识别私域直播的套路。

 

海淀区人民法院指出,这类骗术逃不过三大套路。一是假权威,张口“央视推荐”,闭口“祖传秘方”,其实证书都是合成图片。二是玩焦虑,利用“限时秒杀”“最后优惠”的话术施压,诱导消费者冲动付款。三是画大饼,忽悠老人当养生合伙人、机器人股东,表面卖课背地骗投资,骗取老年人养老金。

 

在海淀区人民法院法官看来,私域直播的这些骗术,涉嫌多重违法。例如,利用数据造假、虚假宣传诱导消费,违反广告法规定;虚构事实、隐瞒真相,骗取他人财物,涉嫌构成诈骗罪;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可能构成集资诈骗罪;违规收集、泄露用户个人信息,可能构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

 

法官提醒老年人,防范此类骗局要做到三条:先查证、不冲动、走明路。观看私域直播后,要先在官方网站检索这个专家或公司,看看是不是真有这个人、这个项目。同时,再好的福利也别急着付款,而是和家人商量后再决定。所有课程、产品,一定要通过官方平台购买,不要微信直接转账。

联系我们 | 互动平台 |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投诉、咨询电话:0898-66767702 66508917 邮箱:hn66767702@163.com
版权所有:海南省消费者委员会 琼ICP备13000472号 地址:海口市蓝天路7号省工商大厦4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