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主页>案例焦点

守护“银龄”消费,优化环境在行动丨老年人扫码支付“糊涂账” 养生店诱导消费须担责

发布时间:2025-10-31 1:28:19    信息来源:广州市消委会   

重阳将至,敬老情浓。

优化消费环境,

离不开对老年群体的特别关爱。

如何识破养生消费中的套路?

这起案例为您敲响警钟。

 

【案情简介】

 

今年3月,消费者苏先生发现,在2023年11月到2025年2月期间,母亲钟女士(70多岁)的银行卡有多笔“万元级”消费,收款方均是某养生店,最高一笔达14000元。此外,钟女士还多次通过微信直接转账给店员。

 

苏先生询问母亲在店内做过哪些项目,老人却说不清楚,只记得每次都是把手机交给店员扫码支付。苏先生怀疑商家存在虚假服务和诱导消费行为,在要求退款被拒后,向荔湾区消委会进行投诉。


【处理过程及结果】

 

区消委会介入后,商家起初只愿退回3600元,但苏先生一家不接受。他们认为,商家既说不清老人买了什么项目、做了什么服务,也拿不出价格明细和已服务的证据,因此坚决不同意为“糊涂账”埋单,要求商家全额退费。

 

其后,区消委会再次联系商家,指出其经营过程中的不当行为,督促其积极配合处理,履行法定举证义务。随后,商家的态度从拒绝对话转变为主动沟通,最终与消费者达成和解。


【案例警示】

 

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八条第一款、第二十条第一款等规定,消费者有权了解真实的服务内容,经营者必须如实告知,不得虚假宣传。同时,《价格法》第十三条第一款‌规定,服务价格必须明码标价。本案中,商家既不公示价格,也不提供消费明细,未履行法定的“真实、全面告知义务”,已涉嫌违法。

 

近年来,老年人消费陷阱频发,维权之路困难重重。在此,广州市消委会提醒广大消费者:

 

一、选择正规机构,核实资质证照。选择理疗服务机构前,务必核查其营业执照、卫生许可及从业人员资质,避免选择无证经营或口碑不佳的场所。可通过“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查询机构信誉,优先选择连锁品牌或备案齐全的门店。  

 

二、明确服务内容,签订书面协议。消费前,要求商家明确服务项目、流程、价格及预期效果,避免只听口头承诺。尤其是预付式消费,务必签订书面合同,写清服务内容、次数、退费规则等条款。若商家拒绝提供明细或合同,消费者应果断拒绝交易。  

 

三、警惕预付套路,小额试购优先。老年人应避免一次性大额充值,建议先体验单次服务,确认效果后再按需购买。充值后索要凭证,核对账户余额变动。若遇“高折扣诱导充值”“虚构疗效”等话术,需保持理性,及时与家人沟通。  

 

四、规范支付流程,不转个人账户。付款时务必保留支付凭证,避免直接向个人微信、支付宝转账。每次消费后要求出具详细收据或电子账单,注明服务项目、时间及剩余次数。聊天记录、宣传单页等也应妥善保存,以备维权之需。  

 

五、家人主动关怀,共防消费风险。子女应多关注老年人的消费情况,协助核查服务真实性。如发现老人频繁大额消费却说不清项目,要提高警惕,陪同核实服务记录,必要时通过监控取证。

 

参考法条: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八条第一款 消费者享有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二十条第一款 经营者向消费者提供有关商品或者服务的质量、性能、用途、有效期限等信息,应当真实、全面,不得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宣传。


《价格法》第十三条第一款 经营者销售、收购商品和提供服务,应当按照政府价格主管部门的规定明码标价,注明商品的品名、产地、规格、等级、计价单位、价格或者服务的项目、收费标准等有关情况。

联系我们 | 互动平台 |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投诉、咨询电话:0898-66767702 66508917 邮箱:hn66767702@163.com
版权所有:海南省消费者委员会 琼ICP备13000472号 地址:海口市蓝天路7号省工商大厦4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