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主页>热点专题

功能糖果大行其道 吃糖真能养生?

发布时间:2021-10-17 13:37:17    信息来源:新快报   

睡眠不好来颗睡眠软糖;刷手机伤眼来颗护眼糖果;身材太胖来颗控卡减肥软糖……减糖成为全球趋势的背景下糖果商、食品企业纷纷推出添加健康成分的功能性糖果希望满足消费者对口味和养生的双重需求。

 

然而从配料表看市面上大多数所谓的功能糖果中添加的健康成分含量十分有限也更加没有科学依据;而且很多产品并不具备保健产品要求的“蓝帽子”标志其在宣传页面、直播带货中大肆宣传的美容养颜、舒压助眠、护眼、控卡减肥、补充益生菌、补充维生素等功能涉嫌打擦边球建议消费者在购买时对其功效要有理性预期。

 

贴上功能性标签 糖果又变得受欢迎

 

据全球独立市场研究咨询公司英敏特(Mintel)的报告2015年起中国糖果市场从增长转为下滑原因之一就是消费者健康意识的提升以及对糖摄入量的担忧。受此影响在糖果中添加维生素、矿物质、益生菌、DHA以及中草药成分等健康成分逐渐流行。Mintel报告称2017年2月—2018年2月亚洲市场上市的糖果新品中有8%的产品具有功能宣称健康属性和功能效益成为产品商营销推广的侧重点。

 

有加拿大留学经历的西西告诉记者在国外用功能性糖果替代片剂、胶囊等剂型的膳食补充剂比较普遍她不习惯吞食药片一样的补充剂现在“把吃糖当吃补”。家中常备VitaFusion成人复合维生素软糖、自然之宝胶原蛋白软糖和钙、维生素D3软糖每天嚼两粒方便且容易坚持。给儿童吃的糖果也带有功能性主要有含钙糖、复合维生素糖和鱼油糖“关键是孩子不抗拒口感Q弹小熊、小鱼、星星等形状也很受儿童喜欢”。

 

记者在天猫上搜索功能性糖果自然之宝、汤臣倍健、Unichi等品牌胶原蛋白糖果皆显示有10万+销售量。天猫的消费数据显示2020年功能性软糖成为在90后、Z世代等年轻群体中增速最快的保健品消费剂型。

 

对此艾媒咨询分析师表示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升公众对营养健康的需求也随之提升具有功能性的产品越来越受到青睐功能性糖果除了口味之外还能带有一些功能性因此更受消费者欢迎未来健康化将是糖果产业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

 

戳中青年养生需求 功能糖果成热门赛道

 

对于功能性糖果国内消费者并不陌生。同样来自Mintel报告31%的中国消费者有食用咽喉糖等功能性糖果的习惯。王老吉润喉糖、潘高寿川贝枇杷糖、江中胖大海菊花乌梅糖、金嗓子喉宝等在药店、商超或便利店中都十分常见;在母婴店及药店记者还看到含钙、含维生素的压片、咀嚼片糖果在售。这些糖果所添加的功能性成分主要为舒缓咽喉不适的成分及钙、维生素C等。

 

但在线上渠道功能性糖果涵盖的范围更广泛很多产品都宣称可以美容养颜、舒压助眠、护眼、控卡减肥、补充益生菌、补充维生素及矿物质、DHA等。据益普索调查2020年10月至2021年4月90后最关注的三个健康诉求是情绪健康、身材管理和睡眠改善;而睡眠、脱发和口腔问题成为增速最高的三个健康需求。线上的功能性糖果的这些宣称功能无疑直接戳中养生青年的心压力大、睡眠质量差有奶蓟草软糖、睡眠软糖;熬夜皮肤不好有玻尿酸软糖;担心体重增加有益生菌酵素软糖;长期使用电脑手机眼睛不适有蓝莓叶黄素护眼软糖……总有一款戳中你的“痛”。

 

有需求就有供应针对年轻消费者需求的新品牌功能性软糖在资本市场也是热门。天眼查显示在2020年4月至2021年1月生产功能性糖果的食品企业BuffX获得了红杉中国、梅花创投等数千万融投资Nelo获得了IDG资本等数千万元Pre-A轮投资WonderLab则获IDG资本和凯辉基金A+轮投资。

 

同时普通糖果企业也加快转型研发功能性糖果金多多推出新品牌提供儿童益生菌糖果等产品今年4月完成近亿元首轮融资。大健康知名品牌也在功能性糖果上押注。2020年安利推出了安利小N系列叶黄素酯软糖主打护眼成分;汤臣倍健推出了YEP系列其中有胶原蛋白软糖等产品;华润三九集团与其他公司合作在今年3月推出BearKoko功能性糖果包括减重控卡的糖果和胶原蛋白软糖等。

 

智商税还是良方?功能宣称涉嫌打擦边球

 

功能性糖果在宣传中强调的健康属性和功能作用是其最核心的标签。记者采访近10位功能性糖果消费者他们都是通过直播、大V、朋友圈代购等途径种草了产品带着较高的预期购买真实效果却各有不同。

 

消费者的感受及反馈存在个体差异但多款功能性糖果配料表却显示起作用的功效成分含量十分有限。多款产品中麦芽糖醇液、麦芽糖醇、山梨糖醇、赤藓糖醇等糖醇和明胶在前列维生素、钙、叶黄素等功能性成分在后可见功能性糖果仍以糖的成分为主功能性成分只是微量添加。同时部分功能性成分以粉剂、浓缩汁等形式添加其含量可能会再打折扣如护眼成分叶黄素酯在叶黄素酯微囊粉中含量在阿拉伯胶、低聚麦芽糖、中链甘油三酯之下。多家功能性糖果客服人员也表示自家产品为普通食品并没有立竿见影的效果。

 

记者注意到今年2月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的《保健食品备案可用辅料及其使用规定(2021年版)》和《保健食品备案产品剂型及技术要求(2021年版)》已正式将凝胶糖果(软糖)纳入保健食品备案剂型6月1日起施行。但多款功能性糖果生产编号仍显示为食品生产许可证SC开头批准文号而非保健食品的国食健字G开头批准文号也没有保健食品的“蓝帽子”。作为普通食品功能性糖果产品宣称的功能与国家批复的保健食品分为营养素补充剂类和二十七种功能类有所重合但《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规定对保健食品之外的其他食品不得声称具有保健功能。

 

因此部分功能性糖果在直播带货、产品详情页或种草笔记中常用标注功效成分的原理和文献来源以展示其科学有效有打擦边球之嫌。在戴上“蓝帽子”前消费者对其功效宣传及预期仍需理性。

联系我们 | 互动平台 |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投诉、咨询电话:0898-66767702 66508917 邮箱:hn66767702@163.com
版权所有:海南省消费者委员会 琼ICP备13000472号 地址:海口市蓝天路7号省工商大厦4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