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主页>消费要闻

互联网人身险新规落地在即 产品下架潮背后是行业健康发展

发布时间:2021-12-26 11:00:52    信息来源:新快报   

互联网保险新规将在2022年1月1日正式实施!《通知》指出,互联网人身险网销产品必须包含“互联网”字样,线上线下融合业务不得使用互联网人身险产品。即线下的产品线下卖,线上的产品线上卖。这也意味着,真正意义上的“互联网保险”诞生了。

 

随着互联网人身险整改“大限”逼近,越来越多的互联网保险产品加入“下架潮”大军。与此同时,保险代理人们也迎来了最后的疯狂,疯狂发朋友圈、发微信群,进行产品停售前的焦虑营销,鼓励消费者抢购停售产品,掀起“炒停售”风潮。

 

产品密集下架的背后,体现的是监管针对当前诸多互联网保险乱象的一次强监管,行业将迎来一次洗牌。随着保险公司陆续整改完成,互联网保险会在2022年重启,从而为老百姓提供更好的消费保障。

 

动态

 

多家公司宣布产品下架业务暂停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保险业务飞速发展,诸多乱象也随之而来。数据显示,仅2019年,银保监会共接到互联网保险消费投诉1.99万件,同比增长88.59%,是2016年投诉量的7倍。其中,销售误导和变相强制搭售等问题突出,严重影响消费者的消费体验。

 

基于此,今年10月,银保监会发布了《关于进一步规范保险机构互联网人身保险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下称《通知》),对互联网人身保险业务进行规范,要求不符合要求的保险产品在2021年12月31日前进行整改或停售。

 

此次新规犹如一颗深水炸弹,引爆了整个保险行业。一场保险产品下架潮也由此拉开序幕。

 

据新快报记者不完全统计,为赶在2021年12月31日前达到要求,从11月初至12月底,五六十款互联网保险产品陆续下架,产品基本覆盖所有险种,以年金保险、普通终身寿险、增额终身寿险为主,承保公司多为华贵人寿、横琴人寿、信泰人寿、爱心人寿等互联网渠道保费占比较高的中小险企。

 

如华贵人寿将在2021年12月31日前全面下架包括“华贵大麦甜蜜家2021定期寿”在内的8款产品;横琴人寿的利久久增额终身寿险、信泰人寿的如意尊3.0终身寿险、爱心人寿的守护神2.0终身寿险等产品也公告称将下架。

 

新规实施临近,甚至有险企打算“撂挑子”。目前已有信泰人寿、富邦财险等4家险企正式公示,开春以后暂停互联网保险业务。

 

产品密集下架的背后,是互联网保险当前面临的强监管态势。“此次新规实施之后,互联网保险销售环境不像当初般易入易出,无论是第三方互联网平台或是保险机构在互联网保险销售上都受到诸多限制,合规将成为中心议题。”多位业内人士向新快报记者指出,互联网保险市场或将在明年迎来洗牌。

 

真相

 

部分产品下架整改后或重新上架

 

“密集下架,再不买就没有了”……随着互联网人身险整改“大限”逼近,保险代理人们也迎来了最后的疯狂,疯狂发朋友圈、发微信群,借着互联网保险新规的东风,进行产品停售前的焦虑营销,朋友圈再度掀起“炒停售”风潮。

 

事实并非如此。部分产品下架只是为了重新备案,整改合规之后还可能会重新上线。

 

“产品赶在今年12月31日前下架是为了让互联网保险产品重新备案,备案通过产品可继续在互联网上销售,只要不违规,产品甚至可以保持现有条款。”一位不愿具名的精算师告诉新快报记者,随着保险公司陆续整改完成,一些符合要求下架产品将会陆续重新上线,只有那些无法符合条件的险企,才可能直接停售产品或者把线上互联网产品转为线下渠道销售。而此前购买了互联网保险产品所享受的保障,也不会受此次新规影响。

 

新华保险、信泰人寿等多家险企回复新快报记者称,2022年会有新产品衔接,但目前尚没有相关产品的具体内容。

 

值得关注的是,新规对于哪些保险公司能在网上卖保险,能卖哪些保险也设置了门槛。《通知》指出,保险公司连续四个季度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达到120%、核心偿付能力不低于75%、连续四个季度风险综合评级在B类及以上等五个基础条件,才可以在网上销售意外险、健康险(重疾险、医疗险)和定期寿险。

 

新快报记者梳理发现,保险公司要想获得互联网保险销售资格并不算难。目前来看,64家保险公司中,有中国人寿、平安人寿、新华保险等56家险企都能拿到入场券,占比87%左右;仅有百年人寿、渤海人寿、君康人寿等8家险企暂时不满足要求。

 

《通知》将分红型、万能型、投连型等理财型产品明确排除在互联网人身险经营产品外。新规实施后,只有保障期在十年期以上的普通年金险、十年期以上普通型寿险(除定寿)才能在网上销售。同时,规定险企必须满足:连续四个季度偿付能力充足率超过150%、连续四个季度风险综合评级在A类以上等六个进阶条件,才有资格销售前述两类险种。据申宏万源研报指出,完全符合新规要求的,只有平安人寿、中国人寿、泰康人寿等22家险企。

 

“明年1月起,有相当数量的年金险或增额寿险可能会在网销渠道消失。”上述精算师分析指出,真正受新规影响较大的是储蓄险,短期内有购买年金险或增额寿险需求的消费者,可能需要真正研究下产品的停售和下架问题。

 

研判

 

保障类产品将延续老产品性价比

 

可以肯定的是,下架整改后,互联网保险会在2022年重启。重新上架的“互联网专属新产品”能否延续老产品的性价比,也成为众多消费者的重点关注。

 

此次新规也对互联网保险的设计规则作了相关规定。《通知》要求,保险期间一年及以下的互联网人身保险产品预定附加费用率不得高于35%;一年以上的互联网人身保险产品首年预定附加费用率不得高于60%,平均附加费用率不得高于25%。简单来说,就是新规限制了保险产品的渠道佣金比例。

 

“整体而言,人身险产品会延续老产品的性价比。”上述精算师分析指出,一年期产品的产品定价只受费用率与赔付率两种因素影响,每年还可以按照自己的赔付经验来灵活调整价格,按照监管新规,互联网专属一年期产品已经有了明确的费用率上限(35%)要求。因此,一些本身赔付率经验还不错的一年期意外险、门急诊险或者百万医疗险,2022年重新上线后的新产品,应该能延续老产品的性价比。相对来说,影响长期人身险的因素较为复杂,有长期投资收益率、赔付率/赔付发生率、费用率、退保率四个因素。对于大多数长期险而言,新产品定价会更加保守,2022年重新上线后的新产品可能会略微涨价。

 

“近年来互联网健康保险持续保持增长态势,实现连续六年稳定增长,在互联网人身保险中的占比也不断提升。随着保险消费者不断年轻化,对互联网渠道购买保险接受程度的不断提升,件均保费相对较低且产品更加标准化的保障类产品,将继续维持其高速增长的态势。”慧择保险战略负责人马潇分析指出,新规实施后,保障类产品或在互联网渠道继续保持其性价比优势。

 

“一款保险的竞争力不仅体现在价格和保障上,很多时候,如果没有渠道和经纪人宣传,一款产品是很难出现在普通消费者眼前的。”上述保险人士表示,虽然很多互联网保险的性价比很高,但给渠道佣金费用也很高,部分重疾险的首年佣金比例甚至高达90%,很容易让渠道和经纪人做出重点推荐高佣金产品等导向推荐行为。此次新规限制渠道佣金比例,旨在引导保险从业者遵循客观专业的销售原则。

 

据其介绍,传统线下保险的首年佣金设计普遍在40%,但会给出第二年到第五年的持续佣金(第五年5%),该销售模式能让代理人有去维护客户服务的动力,从而尽量减少客户的退保行为。早些年的互联网保险也是采用此销售模式,随着竞争越来越激烈,为了争取渠道优势,越来越多保险公司把首年的佣金率拉高,砍掉了后续的持续佣金。

 

国泰君安非银研究团队研报指出,新的监管趋势是引导互联网渠道产品设计低于传统渠道的费率水平,体现互联网渠道直销属性,预计将优化行业渠道成本,限制过度公域引流,进而让利于民。

 

风向

 

线上产品简单化 复杂产品线下走

 

业内人士认为,此次《通知》所体现的监管思路,均是站在消费者角度,旨在为老百姓提供更实惠的产品,更便捷的服务。“互联网保险乱象丛生,个别互联网平台涉嫌非法从事保险业务,部分保险机构存在互联网保险产品定价风险突出、线下服务能力不足、投诉纠纷较多等问题,亟待规范整治。”《通知》中如是描述。

 

因此,《通知》对保险机构技术能力、运营能力和服务能力提出明确要求。比如,针对投保人,《通知》规定人身险公司的咨询接通率不得低于95%,核保确认时间不超过1天,理赔时效不超过30天,退保时效不超过3天。特别是在申请理赔的时候,如果资料不完整的,保险公司应于2个工作日内一次性通知到位。

 

《通知》还明确要求,保险公司客服不得主动营销,其薪资不得与互联网人身保险业务销售考核指标挂钩。

 

“互联网保险销售时过于强调消费体验,忽略保险产品信息披露和条款提示说明义务,导致投保容易、理赔难以及强制搭售、被投保等行业痼疾在互联网保险领域屡禁不止。”某大型互联网保险业内人士对新快报记者指出,最近几年关于互联网保险的投诉和纠纷增多,显示出“售后服务”已成为互联网保险的薄弱环节。

 

可以看到,此次新规重点解决的就是之前互联网保险消费者反映突出的强制搭售、投保容易理赔难的问题。“尽管新规导致部分产品下架,但随着保险公司陆续整改完成,将会为老百姓提供更便捷的售后服务,消费者购买互联网保险产品将得到更好的保障。”上述产品人士分析指出,新规体现的监管风向是“线上产品简单化、复杂产品线下走”,且尚未正式落地的“保险可回溯管理新规”对线上线下融合业务也提出了严格的“双录”要求,复杂产品需要专业素质过硬的代理人来推介,客户也会更为信任更加专业的代理人。

 

此外,“首月0元”“首月1元”这类在某些平台常见的百万医疗险促销的方式,也是这次整治的重点打击对象。《通知》规定,一年期及以下专属产品每期缴费金额应为一致,一年期以上专属产品应符合中国银保监会相关规定。这意味着,“首月0元”“首月1元”这类诱导消费的互联网保险营销乱象今后也将在互联网上消失。

 

“实际上,首月×元的营销模式不过是一些保险机构将全年保费均摊至后11个月,消费者实际缴纳的保费甚至比一次性缴清保费更贵。”一位从业十余年的保险资深人士告诉新快报记者,这类广告很容易误导消费者,从而引发销售纠纷。如今监管出手叫停,对经常弄不清楚情况的消费者而言,也是一大利好。

 

提醒

 

切忌盲目抢购“高收益”储蓄险

 

从行业大方向来说,新规不仅利好消费者,也是一个行业要发展上升的必然趋势。

 

综合来看,真正受新影响较大的是年金险或增额寿险等理财类保险。未来,不排除更多的年金险和储蓄险只能通过线下(保险公司在当地有分支机构的地方)销售。

 

但这并不代表消费者要赶在新规实施前盲目抢购目前线上这批“高收益”储蓄险。“储蓄险更依靠投资能力,以价格、性价比来衡量产品是否优质就是个伪命题。消费者没必要被‘再不买高性价比增额终身寿险和年金险将成为历史……’之类的话语而误导。”一家大型互联网险企精算师提醒称,消费者应根据自身需求及经济条件来配置产品,避免未来因经济压力过大,无力支付续保保费,从而导致经济损失。

 

“年金险的预定率并不等于保单的实际收益率,影响保险产品定价的,还有死亡率、费用率、利润率等诸多其他因素,要准确计算收益率水平,还需要用内含报酬率(IRR)。一般情况下,实际收益率都是要低于预定利率。”该互联网险企精算师告诉新快报记者,预定利率主要用于保险产品的定价上,保险产品的真实收益,除了与预定利率,还与保单管理费用、销售费用等因素有关,产品的内部收益才是关键,即使产品的预定利率为4.025%,它的保单收益率可能只有3%多,甚至都达不到。

 

以某款互联网在售且预定利率为4.025%的终身养老年金险为例,假设一名30岁男性被保人投保该产品,年交保费1万,交费20年,从60岁开始领取,保证领取20年,那60岁开始每年可领取25000元。实际上,投保该产品的被保人在90岁之前能获得的年化收益率是无法达到4.025%。如被保人在90岁身故,该份保单的IRR仅为3.99%;被保人在100岁身故,该份保单的IRR则为4.36%,超过4.025%。

 

上述互联网险企精算师提醒,在市场利率、行业投资收益率下行时,保险公司的投资收益率及保险产品的收益率也会跟着下降,消费者获得的保险产品投资收益也会整体下降。消费者应全面认识年金险的“预定利率不等于实际收益率”及“回本期限较长,中途退保有损失”的特性,审慎投保,选择合适自己的保险产品。

 

链接

 

互联网保险合规之路

 

●2011年9月 发布互联网保险业务监督办法(试行),明确保险代理、经纪公司开展互联网保险业务的条件。

 

●2013年11月 第一家持牌的互联网保险公司(众安在线)成立。

 

●2015年10月 实施《互联网保险业务监管暂行办法》,首次将第三方网络平台纳入监管范围。

 

●2016年4月 发布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重点整治互联网高现金价值业务。

 

●2020年6月 发布《互联网保险销售行为可回溯管理》,从线下和线上业务细化了保险销售规范。

 

●2020年12月 发布《互联网保险业务监管办法》,厘清了互联网保险业务本质。

 

●2021年8月 发布《互联网保险乱象专项整治》通知,对销售误导、强制搭售等25项问题进行整治。

 

●2021年10月 发布互联网人身保险业务有关事项通知,明确互联网人身保险业务经营条件。

联系我们 | 互动平台 |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投诉、咨询电话:0898-66767702 66508917 邮箱:hn66767702@163.com
版权所有:海南省消费者委员会 琼ICP备13000472号 地址:海口市蓝天路7号省工商大厦4楼